为帮助2025级新生扣好大学“第一粒扣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深植心中,近日,环境艺术与建筑学院新生辅导员邹思雯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为新生们带来一堂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温度的开学第一课,并同步组织观看《同心共筑中国梦》专题片,切实响应“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部署,为新生开启大学征程注入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
课堂伊始,邹老师以“提到‘中华民族’,你最先想到什么”的互动提问切入,用“56个民族不是‘独奏’,而是‘交响乐’”的生动比喻,将抽象的民族关系具象化,迅速点燃新生的思考热情,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轻松的氛围中初步扎根。
随后,邹老师围绕“认识、感受、实践、底线、担当”五大维度,带领新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丰富内涵。在“认识”层面,她从“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佳话,到抗战时期各族同胞共御外敌、青藏公路建设中汉藏群众携手攻坚的动人故事,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根基,深刻解读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四个与共”理念,让新生真切认识到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在“感受”与“实践”环节,邹老师结合校园生活与学院专业特色,让民族团结教育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她分享了学校各民族师生在校园生活、学习中和谐相处、交往交流交融的校园案例,让新生直观感受师生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温暖与美好;同时鼓励新生从挖掘各民族特色文化入手,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环境设计、建筑室内设计等专业学习中,把民族团结的理念转化为专业实践的动力,实现思想成长与专业提升的双向赋能。
课程核心环节,邹老师引导新生通过国家民委网站集中观看《同心共筑中国梦》四集电视专题片。专题片中各民族同心奋进的鲜活故事,与课堂内容深度呼应,让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看得见、触得到的实践成果,帮助新生更直观地体会“民族团结是国家发展基石”的深刻道理,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邹老师还注重强化新生的法律意识与责任担当。她明确民族团结的法律底线,结合案例讲解《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中关于民族歧视的相关条款,提醒新生尊重各民族习俗,自觉维护民族和谐;并号召新生以“石榴籽”精神践行青年担当,从食堂用餐留意民族饮食禁忌、参与“民族服饰快闪”等校园小事做起,将民族团结融入日常;更鼓励新生着眼未来,未来通过“西部计划”“乡村振兴项目”等渠道,用专业技能服务民族地区建设,用青春力量为民族团结与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这堂课让我明白,民族团结不是口号,是和室友分享家乡美食时的包容,是设计作品里融入民族元素的创新!”课后,新生们纷纷表示,不仅通过专题片和课堂加深了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更找到了践行民族团结理念的具体方向。此次开学第一课,既为新生搭建了理解民族文化的桥梁,也为学院“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注入青春动能,助力新生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扎实的行动,开启大学成长新征程。
(文:邹思雯 图:徐康迪、王泽涵、王彤 一审:刘晶 二审:杨瑜 三审: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