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同学们以更轻松、更积极的心态拥抱校园生活,释放学习压力,感受生活的美好,本学期,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自然为媒、以创意为桥,推出树枝雨伞、松枝松果挂件、水墨兰花、扭扭棒郁金香、创意粘土画框、不织布手工等一系列手工活动,践行生态环保与文化传承理念,构建和谐校园氛围,滋养和美心灵。
自然为材:触摸治愈力量
夜晚的创意手工室,飘着草木清香。在“树枝雨伞”活动现场,透明伞面化作“自然画布”,学生们用枫叶、尤加利叶、紫菀花,创作出云纹、爱心等几何图案的伞面,再用树枝做杆,制作成一把独特的雨伞。一位参与者转动自己创作的银杏叶伞,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手工制作带来的喜悦溢于言表。参与者说,“在伞面上摆叶子的创作过程,像给塞满公式的脑子腾地方,特别轻松。”“树枝雨伞”活动让参与者们将自然的馈赠化作创作灵感,用指尖去触碰草木的诗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同学们的创造力,丰富大家的课外生活。
“松枝松果挂件”活动是将林间素材变成“时光信笺”。饱满的松果缀上彩绳后变成了一件件雅致的挂饰,成就感油然而生。有的参与者将修剪后的树枝与松果搭配珠子,叠出层次感;有的参与者把松果当小动物身体,用树枝做四肢,让自然材料在巧思中“活”了起来。这些手工创作活动,既践行了“绿色再创造”的环保理念,更让学子们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触摸草木的治愈力量,感受万物共生的温柔。
文化为魂:让传统与创意碰撞火花
“水墨兰花”手工创作活动里,参与者们用铁丝弯作花茎,用颜料晕染出兰草的清幽雅韵,再塑造出立体兰花。在整个创作过程,就像和自然说了场悄悄话,参与者们不仅领悟了“高洁坚韧”的文化寓意,更在笔墨与手工的融合中,让浮躁随线条沉淀下来,传统文化的韵味,不仅成就了新的作品,更是成了参与者最贴心的心理疗愈剂。
扭扭棒、粘土、不织布等材料,为创意提供了更自由的舞台。彩色扭扭棒缠绕出娇艳的郁金香,同学间互相指导“花瓣该卷多弯”;黏土在画框里变成校园教学楼、童话城堡,每一笔塑形都是对生活的热爱;不织布被剪成憨态可掬的动物、绚烂的花朵,裁剪声里混着分享创意的笑声。这些手工创作活动,让传统与创意碰撞出火花,让每个人独特的想法和情感在作品里闪闪发光。
心灵为壤:用互动共建和谐校园
从晚自习的专注创作到活动后的合影留念,“悦心工坊”系列手工活动始终弥漫着温暖的互动氛围。松枝松果前,大家为“小动物”的四肢比例争论又和解;粘土画框旁,灵感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妙的构思;不织布桌前,同学们相互学习针法技巧,转眼成了朋友。“平时忙学业,难得有机会静下心一起做手工。”张同学的话道出共鸣——这些活动不仅是技能的学习,更是彼此心灵的联结。
活动现场的分享环节成了情感流动的纽带。有的参与者举着树枝雨伞说,雨滴打在树叶花瓣上像“春天在眨眼睛”;有的参与者展示水墨兰花时说,突然读懂了“原来坚韧也可以很温柔”;还有的参与者捧着松果挂件,兴奋地说“原来,捡来的树枝松果也可以变成珍贵的礼物”。这些发自内心的表达,让陌生的同学们相互靠近,织就了一张校园温情网。正如心理老师所说:“手工是媒介,互动是桥梁,当大家为彼此的创意鼓掌时,和谐校园的模样就在这些笑声里慢慢清晰了。”
“悦心工坊”系列手工活动是我校“和美心灵”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未来学校将继续围绕生态环保、绿化文化、传统创意等主题,推出更多形式新颖的手工创作活动,让学子在动手实践中疗愈自我,既收获成就感,也找到心灵的栖息地,让心灵之美、自然之美、创造之美在校园里绽放。
(文:刘湘玲 图:易彬 邹美芳 一审:彭殷 二审:蒋志宏 三审: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