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由郴州市生态环境局主办、我校承办的2025年郴州市自然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暨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培训班在郴州市顺利举办。作为本次培训的技术支撑单位,我校充分发挥在生态遥感领域的学科优势,为来自郴州市11个县市区生态环境分局及19个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地的40名学员提供了系统性技术培训,切实助力提升地方生态环境管理队伍的专业能力。
依托我校在自然生态保护与生态遥感领域的资源整合能力,本次培训邀请了三位行业专家,围绕自然生态保护关键技术领域展开深度授课。在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模块,专家从国家政策框架与职责定位切入,系统解读监管工作背景,梳理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核心监管任务,并结合湖南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实际工作,重点讲解疑似问题现场核查技术要点及整改销号工作流程,明确下一步技术应用重点,为郴州市构建科学监管体系提供了技术路径。
针对区域生态质量考核的技术需求,专家团队详细阐释了生态质量指数(EQI)核算模型及考核指标体系。结合全国生态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当前EQI指标的区域差异特征,并重点分享湖南省在EQI核算中的经验做法,包括遥感解译精度提升方法、生态样点监测工作特色、生态因子权重优化模型等实践经验,为学员提供了可直接落地的技术方案,助力地方在生态质量考核工作中实现精准施策。
在省级生态遥感监测技术应用环节,授课内容聚焦湖南本地化实践,系统梳理遥感监测任务的技术演进历程,深入剖析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生态参数反演等核心技术要点,展示了湖南省生态监管系统的技术架构与应用成效。通过案例演示,直观呈现遥感技术在生态现状调查中的实践价值,为学员搭建起“技术原理-操作流程-成果转化”的完整知识链。
作为技术支撑单位,我校通过本次培训将生态遥感技术与地方实际需求深度对接,不仅提升了郴州市生态环境管理队伍的技术应用能力,更构建起“高校技术输出-地方实践应用”的协同创新链条。下一步,我校将持续深化与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的技术合作,为湖南省生态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文、图:汤桂容 一审:袁河清 二审:刘国锋 三审: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