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深入探索“大思政课”建设的创新路径,2025年6月29日至7月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11名骨干教师赴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延安大学),开展了以“弘扬延安精神,涵养高尚师德”为主题的实践研修暨主题党日活动。
聆听党史讲座夯实理论根基
本次研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音乐党课、情景教学、分组研讨等多种方式,将理论学习、历史感悟与实践思考紧密结合,为教师们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与能力提升。
通过聆听《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等高质量专题讲座,教师们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早期探索的理解,特别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精髓的把握,为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夯实了理论基础。围绕“如何将延安精神深度融入思政教学”“如何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等议题,教师们展开了热烈的分组研讨。音乐党课、情景教学等新颖形式提供了创新课堂的宝贵思路,激发了教师们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灵感。
参观革命圣地感悟精神伟力
研修期间的现场教学中,教师们实地探访了多处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革命旧址与展馆。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大量珍贵文物和史料全景式展现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艰苦卓绝而又光辉灿烂的奋斗历程,教师们系统理解了延安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与核心内涵。
在延安大学校史馆,以徐特立为代表的三任校长的感人事迹和“在战斗中办学”的艰辛历程,生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引发了教师们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深度思考。
在凤凰山革命旧址,白求恩大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感人事迹跨越时空,其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无私奉献品格令教师们深受触动。
在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动场景和宝贵经验,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变得可触可感,激励人心。
教师们还先后参观了杨家岭、王家坪、枣园等革命旧址,置身于老一辈革命家生活、战斗过的简朴窑洞和院落,深刻体悟他们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初心使命
此次研修恰逢“七一”,在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要环节,全体教师重温入党誓词。教师们高举右拳,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铿锵有力的誓言,不仅是对初心的重温,更是对使命的再次承诺。教师们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将延安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和党性修养之中,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高尚的师德和扎实的学识为学生树立榜样。
筑牢信仰之基赋能育人实践
本次延安之行,既是实践研修,也是主题党日活动,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淬炼。通过追寻红色足迹,感悟精神谱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们进一步筑牢了信仰之基,补足了精神之钙。大家纷纷表示,要将延安精神的丰富滋养转化为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努力将研修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学识投身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育人实效,切实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
(文:张莎 图:段喜莲 一审:郭环 二审:王旎 三审: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