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大桥江乡豪侠坪村迎来了一群特别的“青年侠客”。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与建筑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侠光艺彩”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晶、团总支书记曾里、专职辅导员贝莉的带领下,将青春创意与专业技能倾注于这座古朴苗寨,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他们以艺术之笔描绘乡村新貌,以设计之力赋能特色产业,以镜头为眼,全程记录振兴足迹,为古村打造光影名片。
启程:师长寄语,携艺入乡
出发前夕,学院院长张丽、党总支书记杨瑜为团队授旗壮行。张丽勉励学子们要“用艺术的眼睛发现乡村之美,用设计的巧手赋能乡村振兴,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真本领,在乡野大地上绘就青春华章”。杨瑜叮嘱大家“深入基层,在服务中锤炼品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展现环院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扎根:创意落地,艺术赋能
抵达豪侠坪村,师生一行便受到驻村工作队及村党总支书记的热烈欢迎。座谈会上,团队展示了为豪侠坪村量身打造的系列视觉设计成果——融合当地特色黄桃元素的俏皮卡通形象、凝结深厚苗文化底蕴与“豪侠”村名的独特标识,以及精心构思的墙绘设计稿。与此同时,宣传摄制组同步启动无人机捕捉古村全景,手持设备跟拍实践点滴,访谈镜头记录村民心声。团队深入黄桃产业园,与种植户交流产业需求,致力于将设计的村Logo和专属IP形象应用于黄桃包装升级,以艺术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
挥毫:院墙焕彩,文明传承
在豪侠坪村养老院,学子们顶着烈日,以画笔为犁,在宽阔的院墙上辛勤耕耘。一幅幅饱含中华传统吉祥意蕴的画卷渐次呈现:象征健康长寿的松鹤延年、寓意福泽深厚的寿桃祥云、展现绿水青山和谐之美的生态图景……大面积的生动墙绘,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与生态文明理念以视觉艺术的形式浸润人心,为老人们的生活空间增添了温暖的文化亮色。
育美:童心绘梦,非遗入镜
团队精心策划的暑期非遗美育课程,成为点亮村内儿童假期的艺术之光。绘画课上,孩子们用斑斓色彩描绘家乡;传统拓印体验中,古老纹样在宣纸上神奇复现;创意互动环节,奇思妙想自由碰撞;而古法漆扇制作,则让大朋友小朋友一同沉醉于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这些课程不仅播撒了美的种子,更是在幼小的心灵里悄然种下了文化自信的根苗。
问道:致敬荣光,真情实录
实践期间,团队专程拜访了村中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退伍老战士,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记录珍贵口述历史。“忠诚于党、服务人民、努力工作”的信念被他反复提及、铭刻于心。这堂行走的“红色党课”,以其穿越时空的朴素力量,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青年学子,成为此行最珍贵的精神洗礼。
回响:青春作答,光影为证
“当养老院的墙绘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当黄桃包装上的IP形象跃然眼前,当摄像机里装满孩子们的笑脸和老党员的叮咛……我们真正触摸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滚烫含义,”团队成员在日记中感慨。指导老师刘晶表示:“本次实践不仅完成了环境美化、产业赋能、文化传承的目标,更通过影像纪实,立体呈现了豪侠坪村的生态人文之美与振兴活力。这支由学生自主拍摄剪辑的宣传片,将成为古村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动态名片。”
此刻,豪侠坪村的院墙上,斑斓色彩诉说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黄桃产业园中,萌趣IP承载着产业升级的期待;而在宣传片里——画笔沙沙作响、孩童笑语欢腾、老党员目光如炬、青山黄桃相映成辉……这些鲜活的镜头语言,将凝聚成一部青春与乡村双向奔赴的影像,照亮着青年学子奔赴山海的征程。在苗乡深处,一支由艺术、设计、生态理念与赤子之心共同谱写的振兴协奏曲,正借光影之力,传向远方。
(文:曾里 图:阳诗敏、周玉沙、谢俊垚、文广 一审:刘晶 二审:杨瑜 三审: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