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水周这个特殊节点,学校“绿色卫士”名师宣讲大队(以下简称“宣讲队”)的教师们,用一场精心设计的“污水奇妙旅程”,为泰禹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打开了水资源保护的大门。这支由学校专家、教授组成的公益团队,以赤诚师心浇灌生命之泉,用专业素养诠释育人使命,在污水处理厂的轰鸣设备间书写着新时代的生态宣教新篇章。
给小学生上课可与平时的教学工作不同,宣讲队骨干成员潘琼、朱邦辉两位教师提前半月备课,将复杂的污水处理工艺转化为“格栅大拦截”“泡泡清洁工”等童趣比喻,手绘流程图辅助教学。面对“为什么细菌能吃掉脏东西”“紫外线灯比药水更环保吗”等稚嫩提问,他们蹲身与孩子平视交流,以启发式教学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索,现场变身“移动百科全书”。潘琼老师沙哑的嗓音里透着欣喜:“看到孩子们眼睛发亮地追问,所有备课的夜都没白熬”。
大家围在处理池边,仔细观察污水的变化,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宣讲队特设“水质观察员”“管道小侦探”等角色,让每个孩子持任务卡深度参与。当浑浊污水经处理变得清澈时,朱邦辉捧起达标水样:“这捧水就像你们的成长,需要耐心引导和科学培育。”如此具象化的科普教育,让环保理念伴随师者温度直抵童心。现场家长感叹:“老师连池壁水渍都提前擦拭,这份细致让人动容。”
作为入选生态环境部典型案例的明星团队,这支拥有12名教授、5名博士的顶尖团队甘愿为孩童俯身讲解基础原理,始终践行“教育即唤醒”的理念。宣讲队教师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代际传承,今天在孩子心里种下的种子,未来会长成守护青山绿水的参天大树。
活动现场,宣讲队同步发布原创《家庭节水36计》宣传手册,每位教师结对5个家庭提供全年环保咨询。这种“课堂+家庭+社会”的立体化育人模式,正是团队“将自然融入教育,让教育自然发生”理念的最佳诠释。正如教育局领导所言:“他们用专业做经线,用爱心做纬线,编织出新时代师德师风的锦绣画卷”。
从教室到宣讲台,从科研论文到儿童绘本,“绿色卫士”名师宣讲大队步履不停。他们以团队微光照亮生态文明星辰大海的征程中,始终铭记着陶行知先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诲,用每一次弯腰讲解、每一份定制教案、每一滴守护清泉的汗水,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师者答卷。
(文:潘琼 图:席燕玲 一审:朱邦辉 二审:赵甘林 三审: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