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4月11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教师赴湖南湘江新区近零碳示范试点片区——长沙洋湖零碳产业园(湖南先导洋湖再生水厂)开展实践研修,深入了解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前沿技术,解码新质生产力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探索将绿色发展创新实践转化为育人资源的有效路径。
在园区技术负责人、长沙城发集团再生水公司副总经理王文明带领下,教师们实地参观了“洋湖零碳产业园”展示馆,系统考察了采用“MSBR+人工湿地+湿地公园”复合工艺的再生水处理系统。教师们通过电子屏幕看到浑浊的生活污水经过多道工序处理后转化为清澈透明的再生水时,纷纷感叹:“这套系统不仅实现了污水‘由浊变清’的质变,更通过光伏发电、智能监控等技术实现了低碳运行,是‘双碳’目标的生动实践。”
随后,在生态湿地展示区人工湿地与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同样引发热烈讨论。教师们对“将污水处理设施转化为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不仅是污水处理技术的创新,更是打造“环境友好型”生产企业的生动实践。
在参观过程中,教师们多次与园区负责人展开交流。他们聚焦于智慧科技、数字技术与“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环保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探讨这些融合对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旎表示:“这次实践研修让我们直观接触到行业尖端技术和领先的优秀案例,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鲜活素材。我们的教师应将此次调研成果融入课程设计,培养更多具有环保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
此次沉浸式研修活动是我校推动“思政课”走出教室、走进行业的一次成功探索。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已与园区负责人达成共建“大思政课”实践基地的合作意向。未来,学校将组织师生开展课题研究、志愿服务等深度实践活动,推动产学研教协同育人,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新时代建设者探索新路径,共同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文:黄红蓝 图:环郭 一审:郭环 二审:王旎 三审:张理)